PP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促进居民消费

发布时间:2021-01-21 16:51:01 阅读: 来源:PP厂家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促进居民消费

今年以来,在三大经济引擎减速的背景下,尽快培育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具有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应,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

将民生作为经济增长点,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是件一举多赢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效应

1。以惠民为主的民生工程,提高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民生工程建设,在促就业、增收入、稳物价以及加大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以来,22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8.4%,并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增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 )补助标准,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行平价直销商店等。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后顾之忧,使居民放心消费,同时也增强了居民的即期消费能力,特别是增强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对推动消费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城乡低收入户家庭消费支出稳步增长,为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低收入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2010年增长31.9%,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8.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低收入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2010年增长47.6%,比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12.8个百分点。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改善了民生。

近年来,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调整投资结构,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投资作为投入的重点。2005-2010年,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铁路运输业累计投资22688亿元,年均增长46.0%;城市公共交通业累计投资7543亿元,年均增长37.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投资6.9万亿元,年均增长28.7%。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累计投资12151亿元,年均增长37.7%;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12490亿元,年均增长26.7%。

3。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减轻了居民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框架日益健全。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障都有所加强,农村居民的各项保障也逐步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中。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67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8186万人,年平均增长8.0%;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为13376.0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728万人,年平均增长4.7%;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为1617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7695万人,年平均增长13.8%。

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中央“十一五”时期继免除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又一重大实践。2010年末,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

4。惠民消费政策促进了消费增长,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

近年来,国家财政政策逐步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完善民生方向倾斜,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大范围、强力度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抓住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如以耐用消费品为切入点,实施了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直接促进消费的政策,挖掘消费潜力,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是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刺激消费的一个创举,不仅扩大了即期消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带动了家电、汽车流通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 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4.5%和53.1%。2012年全国(不包括山东 、河南 、四川 、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991.3万台,实现销售额214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22.6%和18.8%。表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保持消费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增幅缩小,效应减弱。

新形势下实施民生工程意义重大

近年来,改善民生被国家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这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政策,意义十分重大。

1。“三驾马车”增速放缓,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上半年GDP增长7.6%,比去年全年增长水平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达99.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9%。

从需求结构看,外需表现疲弱,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全球贸易保护措施持续增多,下半年世界经济明显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外需不振的概率较大。内需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经过多年的投资推动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空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成为导致当前价格下跌、库存上升、利润下降、亏损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速滑出底线,只有扩大内需。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快形成新的战略增长点。

2。民生工程建设可达到经济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多年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由于政府主导的投资产生的“后遗症”较多,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所以应鼓励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 、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以解决看病难、停车难、养老难等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政府将民生作为经济增长点,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居民收入得到提高、民生状况得到改善,可以达到经济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3。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能更快、更直接地促进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居民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很大,但在一些民生领域仍然面临“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好学校难”等问题,给居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被称为“三座大山”,需要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改善民生,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

按照需求收入弹性的原理,人均同样增加100元的收入,低收入群体用于直接消费的比例要大大高于中、高收入阶层。集中政策,集中财力,充分借助市场化手段加快办成几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既是高质量扩大内需的最佳选择,又是稳当前、利长远的重大举措。上学有好学校,就业能找到工作,生病有好医院,结婚生子有房住,老了有社保养老等,都是百姓共同的期盼。随着更多像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国内需市场将进一步拓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步伐将不断加快,广大群众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4。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民生工程可起到多重积极效应。

据有关部门测算,年均200万套至300万套棚户区改造建设,可每年拉动投资2000亿元至3000亿元。如果持续5年时间,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还可以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13年至2017年,国家将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与前些年为GDP增长而建设的政绩工程和建后闲置的形象工程相比,我国大力推进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扩大内需,符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要求,是高质量的内需。事实证明,棚户区改造的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拉动钢铁、建材、家电、家具、运输、能源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帮助过剩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可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棚户区改造将形成大量的公益性住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品房价格上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必将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有效拉动就业。让棚户区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优质住房,是实现财富合理再分配,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并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西宁市哪里看皮肤科比较好

杭州专业产前检查医院有哪些

南京人流手术费要多少钱

重庆打胎价格